前言

网易游戏是我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感情主要针对那里的同事和朋友。

网易又叫猪场,猪场曾一度有最好吃的免费食堂,一度给名校毕业生开最高的工资。

在数年前,大话西游2帮助公司起死回生。

而后开发的梦幻西游,成了公司最强的现金流来源。

2016年阴阳师爆款,几乎成了全民游戏。

2018年,加入网易游戏,带着自豪感。因为它说:用心做游戏。

2020年,离开网易游戏,矛盾夹杂着解脱。


当知道我离开网易游戏时,许久没联系的朋友,都感到十分吃惊:这可是头部互联网公司,好多学校的人根本没资格进入;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这件事已经“蓄谋已久”。

这其实源于一些观念的冲突。

我本人关于工作的信念是:个人以一定价钱出售其劳动产出。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是合作而不是卖身。

正如《软技能》一书所言,改变打工心态,把自己当公司经营,现在的公司是个大客户,仅此而已。

下面,从商业模式,特别是个人角度,来谈谈离开网易游戏的原因。

商业模式个人篇

核心资源

商业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核心资源。即我是谁,我拥有什么。这个问题颇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意味。

一般年轻人认为,我拥有用不完的精力,因而相较于更年长的员工,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可以加班。

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年轻是试错的机会,而不是让人无故内卷。没错,这样的“一般年轻人”便是两年前的我。

什么是核心资源呢?稀缺的是核心资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才是核心资源。

从这个角度想下去,所具备的技术技能、行业积累,以及对新事物的热情,才是真正的核心资源。

关键业务

关键业务,简单来说,就是每天所从事的事情。

但这里,根据28定律,20%的工作,产生80%的绩效;所以这里的关键业务并非指剩下80%的工作。

什么是80%的工作呢?在数据挖掘这个领域,80%的时间是在产出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响应。

每天的取数工作,这个岗位的从业者有了新的绰号——取数男孩(茶树菇)。

剩下20%的工作,在提供数据的洞察。关于数据的过去与未来,溯因与预测,提供基于数据模型的决策方向,才是岗位的关键业务。

而80%的非关键业务,应当想方法标准化、自动化,以提高效率。而不是每天用 excel 做各种变换,洋洋洒洒写一份无人执行的分析报告。

客户群体

客户群体,是商业模式中的概念。正如一开始所言:公司,其实就是我们的大客户。

公司内的直接上级、boss、或者其它部门的人,都可以是我们的客户群体。

在这些客户群中,有人认为,向上管理是第一位的。即:做好上级和上上级的需求,服务好他们,才是升职加薪的正确之道。

这点上,我只同意一半。哪一半,后一半。即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才能赢得信任,才能得到更高的回报。

向上管理没问题,但向上管理很多时候成了唯上。我们的客户,是上级、是团队、更是整个公司。服务好每个部分,同等重要。

价值服务

这个概念是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定价区间。

简单来讲,我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帮助客户完成事情,其背后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服务。

价值服务和关键业务容易混淆。关键业务是干的活,而价值服务则是干的活所产生的价值意义。

同样的,有人认为,公司招聘我,就是买断了我的时间。而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实际上,买断一天8小时的时间,只是表象。客户期望的是能产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这样想,就会明白,时间不是关键,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才是。

渠道通路

渠道通路,简单来讲就是,如何宣传自己、以及如何交付服务。让别人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且能够交付服务。

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潜在客户如何知道你能帮助他们、是如何下定决心的、是如何购买的;以及如何交付及售后。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很多技术型同事的想法。会觉得有了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让客户接纳自己。

这个观点没错,是一种踏实务实的想法。但仔细想想,宣传服务和打造服务之间互斥吗,并不互斥。

只有找准自己的价值服务,并进行宣传,才会有买家认账。不管这个买家是领导或是别的团队。只有卖出去了,才会有实际的回报。

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讲的是如何和客户打交道。

是直接沟通,还是远程服务。

是一锤子买卖,还是长期性的维护。

是拓展新客户,还是维系老客户。

一般来说,公司招聘员工,希望的是能做持续性的项目。

但某些考核标准下,如按项目分成模式,持续性项目就少有生存空间。

自上而下,希望立足够多的项目,借此来分得一杯羹,因而出现了炒冷饭的情况。

最后面向晋升编程,晋升过后无人维护、一地鸡毛。n年过后,该项目又被下一个人立项。

项目失败不可怕,因为可以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可怕的是不断的立项,在公司内做一锤子买卖,造成无端的资源浪费。

重要合作

合作一般基于交换,这里的合作,指的是谁可以帮我。

他们可以是家人、同事、是导师、也可以是同一职业的其他人。他们提供帮助、建议和成长机会;提供必要的资源。

作为互联网新生代,信息不像之前闭塞。虽然信息茧房确实存在,但互联网确实是重要的合作对象。

而在公司中,提供资源和方向的一般是直接上级。

收入来源

简单来讲,大伙儿的收入来源是工资;其次,少部分收入可能来自于股票、基金或者房屋出租。

打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工资。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工资奖金上涨带来的愉悦,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即同样的涨幅,越到后面越没感觉。更别说大部分人薪水几乎无变化。

其次,单一的收入来源伴随着风险。不管和领导关系多么密切,公司现金流多么充沛。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破解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在于:

工资到了一定水平后,需要关注精神的满足。工作的成就感和社会贡献,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发展多重收入。可以是被动收入,也可以是主动收入。

成本结构

成本,这里指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同时,合作过程中的压力和失落,也是成本。

对于个体而言,长时间的劳动,所带来的精神和机会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在公司学会了流程意识,也学到了投入产出比意识。

当成本和收益长期不对等的时候,也就是离开的时候了。

总结

上面,我们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提炼了这次选择离开的原因。

当然,部分原因进行了抽象,也结合了外部的所见所闻,并不代表公司的所有部门。

目前,原团队还有很多优秀的同事、以及即将入职的优秀同事,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将继续思考与实践。不仅要用商业模式解释为什么不,也要用它来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喜欢本文的同学,何不加个关注和收藏。毕竟在信息流的分发下,还能再遇见的几率就很小啦。

同时,也期待后续的商业化作品能够成型,与各位见面。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