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勤奋战略懒惰”中的战略是什么
相信大家都听过:战略上的懒惰,不能通过战术的勤奋弥补。在学习中,我们将这句话理解为:学习需要方法,不能蛮干,需要理解基础知识,进行结构化的理解和吸收,这就是所谓的学习上的战略。在工作中,我们将这句话理解为:工作需要找准聚焦,不能用低效的加班内卷来堆砌苦劳,而是应该找到业务的需求点,从目标出发进行工作内容的拆解,这就是所谓的工作上的战略。
可是,战略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到底什么才是战略,什么是好的战略?大家都在说战略,战略就没有缺点了吗?
今天我们就通过《战略历程》这本书,拆解战略的本质,通过这篇内容,帮助你理解战略。
战略是大象
没有人能准确定义战略,因为战略的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对生活的抽象总结。战略就像是盲人摸象中的大象,而我们则是那些盲人,通过不同的接触面,会得到不一样的战略描述。战略总结,是片面的。
当然,在很多商学院中,他们会有如下的战略概括:战略是企业为了获取与组织目标以及使命相契合的经营成果而制定的高层管理计划。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到如下要点:1. 战略是为了达到经营目标的计划。2. 战略是高层的计划。3. 这些计划要与目标使命契合。
管理思想
在前面我们提到,战略的本质是高层的计划,也就是说是高层的管理范式。对于明茨伯格而言,他对此有其独特的理解。
从派系角度,是更强调经验、实证和归纳的英美学派。不同于强调理性、推理和演绎的大陆学派。
从倾向角度,不同于强调管理层权力、崇拜CEO和管理层超人能力的保守倾向,更重视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进步倾向。
从实践和学院角度来说,更强调理论和实践良性结合的实践学派,而非消防自然科学的学院派。
管理思想核心
从明茨伯格角度,管理的本质是尊重、平等、信任、合作与分享。不是整人,更不是把人当作机器来控制,也不是把人当作羊群来驱赶或驾驭。
战略的十个学派
事实上,根据我们所观察的角度不同,战略可划分为十个学派。它们从不同侧面,描述了战略的面貌。
就设计派而言,战略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强调匹配、强调独特竞争力的分析,SWOT法则将是你在这个派系中听得最多的。计划学派,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就如名字所言,战略是计划出来的:通过规划,设定预算进行相关准备。这一学派常被咨询机构拥护。定位学派,战略是一个分析过程。通过分析得到组织的定位,用事实说话。企业家学派,是一个构建愿景的过程。在这一学派,更崇尚企业家的个人人格魅力。需要企业家的大胆举措,来达成经营目标。认知学派,战略是一个心智过程。通过框架和解释来认知组织发展。这一学派,多被心理学爱好者支持。
学习学派,则是一个涌现过程。失败乃成功之母,该学派强调渐进式发展,通过学习去构建意义,利用精英的核心能力,实现战略。权力学派,认为战略是一个协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内政治气氛浓厚,联合利益相关者,达到集体战略。文化学派,战略是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通过价值观、信仰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环境学派认为,战略是一个适应过程。是一个组织适应环境的过程。而结构学派,则是从系统角度出发,认为战略是一个变革过程,是上溯战略学派的综合过程。
战略的利弊
凡事有利必有弊,战略也不例外。从四个角度,我们来看看战略的利弊。
从设定方向角度,战略为组织设定了航线,大家能够齐心协力达到目标。但其缺点就是,会掩盖潜在的危险。从集合力量角度,战略让组织内的行动更协调。但过份一致的思维,很有可能会让组织丧失洞察。
战略决定了组织风格,方便了人们理解并和其他组织区分。它的负面效果就是,过份清晰界定组织,组织的多样性将会丧失。从提供一致性角度来说,战略减少了组织的模糊和无序。其缺点则是,追求一致导致了狭隘,甚至扭曲了事实。
小结
战略是一头大象,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其局部。但只有当我们从整体来看时,才会发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可能你的组织正表现出某一类战略,但了解更广的面貌,总是更有助于发挥战略的作用。也别忘了,凡事需要有个度,过份一致的战略,反而会带来多样性丧失、灵活性丧失的风险。为此,还是需要缓慢移动,小心评估。